總編室執(zhí)行策劃
注:棉花為328級均價;滌短為1.4D×38mm均價;粘短為1.5D×38mm均價;純棉紗為C32S普梳棉紗均價;滌棉紗為T65/C35 45S均價;人棉紗為R30S均價;棉布為C32S×C32S 68×68 63〞坯布均價;滌棉布為T65/C35 45S×45S 110×76 63〞坯布均價;人棉布為R30S×R30S 68×68 63〞坯布均價(下同)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1年四季度主要紡織產(chǎn)品價格谷值,相比前3個季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,說明四季度的谷值也是2011年的最低值。但是,這個最低點如果與2010年最低點相比,除了粘膠短纖和人棉紗外,其余如棉花、滌綸短纖、棉紗、滌棉紗、棉布、滌棉布以及人棉布等產(chǎn)品的價格谷值均有所提高,或者說這些產(chǎn)品的價格都沒有跌破2010年的谷值。不管是人棉產(chǎn)品價格谷值同比下降最多,還是與2010年最低點相比沒有提高,都說明人棉產(chǎn)品比純棉以及滌棉產(chǎn)品行情更加疲弱,這些事實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國家棉花收儲政策所發(fā)揮的有效作用。
2011年四季度與三季度環(huán)比,除了棉花及棉布價格持平外,其他幾大類紡織產(chǎn)品價格谷值均有下降。如四季度滌綸短纖、粘膠短纖價格谷值,分別比三季度下降14.4%、10.7%;棉紗、滌棉紗和人棉紗價格谷值,分別比三季度下降4.4%、5.6%和13.9%;滌棉布、人棉布價格谷值分別比三季度下降6.8%和6.0%。棉花、棉紗以及純棉布價格下降不多或持平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棉花有國家收購價托底,因此沒有引起純棉產(chǎn)品價格的明顯下滑。
2011年四季度與2010年同期相比,純棉、滌棉以及人棉產(chǎn)品的價格均有明顯下降。首先,四季度棉花、純棉紗和純棉布價格谷值,分別比2010年同期下降16.3%、17.6%和18.5%;其次,滌綸短纖、滌棉紗和滌棉布價格谷值,分別比2010年同期下降12.3%、12.0%和5.2%;粘膠短纖、人棉紗和人棉布價格與2010年同比,分別下降23.9%、26.7%和12.1%。
無論是紡織原料、紗線還是布的價格,都是在2011年一季度達到高峰后出現(xiàn)拐點,接著在2011年后3個季度連續(xù)下滑。
2011年全部觸頂價格
未能摸到近兩年來的最高點
2011年四季度紡織產(chǎn)品價格峰值環(huán)比、同比均呈下降之勢,尤其是四季度價格峰值與2010年同期相比,下降幅度更加明顯。與谷值拐點(高點)出現(xiàn)在2011年一季度不同,原料、紗線和布價格的峰值拐點(高點)都是出現(xiàn)在2010年四季度,說明在進入2011年后,紡織產(chǎn)品最高價格未再觸及兩年來的峰值高點。這也表明,2010年盲目搶購?fù)聘咝星榈慕?jīng)驗和教訓(xùn),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了市場規(guī)律,對于偏離實際的市場變化會越來越理性地對待。
2011年四季度主要紡織產(chǎn)品峰值與三季度環(huán)比普遍有所下降。如棉花、純棉紗、和純棉布峰值環(huán)比降幅分別為16.9%、10.3%和5.2%;滌綸短纖、滌棉紗和滌棉布價格峰值環(huán)比下降幅度分別為5.7%、9.6%和7.8%;粘膠短纖、人棉紗和人棉布價格峰值環(huán)比也分別下降0.5%、0.4%和4.8%。
2011年四季度,主要紡織產(chǎn)品峰值與去年同期峰值相比均有大幅下跌。其中,棉花、滌綸短纖、粘膠短纖、純棉紗、人棉紗和純棉布價格峰值同比降幅均在30%以上,分別降低了36.3%、33.3%、36.5%、34.6%、34.6%和31.3%;滌棉紗、滌棉布和人棉布價格峰值同比也都在20%以上,分別降低了29.9%、21.3%和22.4%。
2011年四季度主要紡織產(chǎn)品價格峰值與前3個季度相比均處于下降趨勢,尤其是與2010年四季度峰值相比,價格峰值下降更為明顯。
峰價與谷價的差值越大,說明市場的波動越大,穩(wěn)定性越差,對于生產(chǎn)流通的風(fēng)險也就越大。2011年主要紡織產(chǎn)品峰谷價差值與2010年相比,全部都有大幅度縮小。與2010年相比,2011年的紡織市場少了一些動蕩,多了一些平穩(wěn),這個現(xiàn)象也充分說明在國家宏觀政策調(diào)控下,在日漸成熟的市場調(diào)節(jié)下,國內(nèi)紡織市場正在朝著良性的方向運行。
8月最低價差2700元/噸
2011年內(nèi)的不同時期,原料成本與棉紗價差非常懸殊,如2月份曾經(jīng)高達9500余元/噸,而8月初的價差只有2700多元/噸。單就四季度而言,這個價差相對平穩(wěn),在5000元/噸~6000元/噸之間小幅波動,多數(shù)時間在5000元/噸偏上一點。從這個差價來看,四季度的棉紗生產(chǎn)還是有贏利空間。當(dāng)然,這些數(shù)字是正常生產(chǎn)經(jīng)營情況下得出的,不包括低價拋庫存時的情況。
2011年四季度,棉花、棉紗、棉布價格總體處于下行態(tài)勢。如328級棉花價格從10月初的19950元/噸,滑落至12月初的19000元/噸,下跌了950元/噸,下跌幅度4.8%。在12月上旬前后,棉花現(xiàn)貨價格又開始小幅回彈,至12月底,328級棉花價格緩慢升至19150元/噸,漲幅0.85%。
進入四季度,純棉紗價格行情也直線下滑,不過在12月上旬止滑趨穩(wěn)。如C32S價格從10月初的27800元/噸,跌至12月初的25800元/噸,下跌了2000元/噸,下跌幅度7.2%。整個12月份基本穩(wěn)定在25500元/噸~26000元/噸之間,上下波動不大。
四季度的純棉布價格,也跟隨棉紗行情向下滑行,軌跡與棉紗相似。如C32S×C32S 68×68 63〞棉布價格在10月初價格為5.5元/米,而至12月初價格降至5.3元/米,下降了0.2元/米,下降幅度3.6%,之后在12月份圍繞5.3元/米穩(wěn)中整理。
棉花價格變化必定引起棉紗的價格聯(lián)動,但是由于原料以外的其他因素影響,棉紗價格的變動時間和幅度并不一定與棉花同步,所以就會造成原料成本與棉紗價格之間差價的波動,這個差價的高低就反映出對應(yīng)時間段內(nèi)棉紗生產(chǎn)利潤空間的大?。徏喅杀局校铣杀菊?0%左右)。
2011年春節(jié)以來原料(棉花)成本與棉紗之間的價格差變化
2011年四季度雖然滌綸短纖價格波動較大,但是由于棉花價格受控的影響,使得滌棉紗、布價格與三季度相比變化幅度較小。由于棉花價格比較穩(wěn)定,所以四季度滌棉紗線與原料之間的差價變動較小,原料成本與紗線差價在4000元/噸~5000元/噸小幅波動,比一季度的7000元/噸~8000元/噸突降到二季度的1000元/噸~2000元/噸,平穩(wěn)許多。但是4000元/噸~5000元/噸的差價對于多數(shù)企業(yè)來說沒有利潤可談,因此也有許多廠家減少了滌棉紗的生產(chǎn)比例,而改紡純棉紗。
2011年四季度,滌棉紗、布行情總體前跌后平。10月初,1.4D×38mm滌綸短纖價格在13200元/噸,之后一路下行,11月下旬降至10700元/噸低點,1個多月內(nèi)下降了2500元/噸,降幅為18.9%。不過進入12月份價格又開始逐步回升,至12月末升至11600元/噸,上升了900元/噸,升幅8.4%。
四季度的滌棉紗價格小幅下跌,如T/C 65/35 45S價格,在10月初為23500元/噸,至12月份降至22000元/噸,下降了1500元/噸,降幅為6.4%。11月下旬,市場異常清淡,許多廠家拋出量大優(yōu)惠的促銷政策,優(yōu)惠幅度在500元/噸~1000元/噸,進入12月份,隨著原料價格的提升,滌棉紗價格才得以逐步恢復(fù),但是比10月初的價格仍有不少差距。
四季度期間,滌棉布價格也跟隨其使用的滌棉紗價格向下滑落,如T65/C35 45S×45S 110×76 63〞滌棉坯布價格,在10月初為5.9元/米,以后陸續(xù)降至12月份的5.5元/米,下降了0.4元/米,降幅6.8%。
2011年春節(jié)以來滌棉原料與滌棉紗之間的價差變化
【人棉】12月初最低價差1000元/噸
12月底最高價差4000元/噸
相對于純棉及滌棉來講,人棉產(chǎn)品2011年四季度的價格起伏比較明顯,尤其是粘膠短纖價格下降高達20%。而2011年三季度,粘膠類產(chǎn)品行情比純棉及滌棉產(chǎn)品表現(xiàn)要好,沒有出現(xiàn)大幅下跌的現(xiàn)象。四季度人棉紗與原料成本的價差比二三季度明顯惡化,這個差值在12月初最低,只有1000余元/噸,虧本在所難免。12月底最高時也只有不足4000元/噸,只能勉強保本。
1.5D×38mm粘膠短纖均價從10月初的19700元/噸,逐步跌至12月初的15600元/噸,大幅下跌了4100元/噸,跌幅高達20.8%。而在12月中下旬又有所反彈,12月底至15950元/噸,小幅回升350元/噸,升幅2.2%。
下游人棉紗緊跟粘膠短纖,也出現(xiàn)先大降后小漲的行情。如R30S人棉紗價格10月初的價格為24200元/噸,滑至12月上中旬的19800元/噸,降幅達18.2%。之后在原料成本推動下,漲至20000元/噸左右,小幅上漲200元/噸,漲幅1.0%。
粘膠短纖及人棉紗價格的大幅變動,波及人棉布價格變化,R30S×R30S 68×68 63〞坯布均價,10月初為5.93元/米,以后隨著人棉紗價格的下降,降至12月中旬的5.45元/米,降幅8.1%。在12月后半月內(nèi),又隨著人棉紗價格的回彈,微幅上漲0.05元/米,至5.5元/米。由于粘膠短纖價格波動劇烈,所以四季度人棉紗與原料成本間的價差變化也非常大。